2、着力抓好“两化融合”。大力实施“四个一百”工程,选择100家重点企业建立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中心、选择100家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制造加工中心、选择100家企业建设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在103家能源检测重点企业建立能源监测控制中心。加强对传统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的引导,提高企业信息集成能力,促进企业向网络化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通过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好时机,利用好国家和省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产业专项等方面的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工程、“倍增计划”项目等,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尽快开工上马;引导和鼓励IT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迫切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组织“两化融合”项目对接,制定发布我省“两化融合”对接项目目录,进一步畅通“两化融合”对接渠道;继续扩大矿山信息化试点,完善数字矿山建设方案,制定省级数字矿山建设标准,出台矿山信息化推进意见,引导矿山加快应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及装备。
3、强化服务业信息化。评选省级优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组建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抓好10大物流信息化特色园区建设,联合交通、港口、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建设全省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我省完善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开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信息化实践与创新,利用融合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的信息化手段,向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
4、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业务系统横向互联。
5、深化政府网站建设。继续开展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网站绩效进行量化分析试点,引导政府网站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准确反映社情民意,强化在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协调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工作和省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6、推进重点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业务系统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协同共享、防止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发挥好信息化专项资金的作用,扶持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优先支持食品药品、农产品等产品质量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为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服务的经济发展、物价、进出口贸易和就业统计分析系统,为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