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建立就业机制多元化的新格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劳动者从事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和灵活 就业等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形式。要把非正规就业纳入就业范畴规范化管理 ,要研究、制定和完善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就业登记、工资分配以及社会保险接续等相关政策 ,为促进非正规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以通过市、区就业服务机 构进行就业登记,纳入就业统计范畴,非正规就业者可以凭《劳动和社会保障手册》,按规 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从政策上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形成就业机制多元 化的新格局。
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是促进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区、街、社居委要结合社区居民多 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开发绿化、保洁、保安、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 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特别是面对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家政服务岗位,使社区服务业成为下 岗、失业人员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渠道。
非正规就业组织是吸纳非正规就业的有效载体。各区成立的吸纳非正规就业的“百帮服务中 心”要以吸纳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群体为主,做好开业指导、代办手续等一系列服务,帮 助他们在非正规就业组织中找到工作岗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财务管 理办法,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各区“百帮服务中心”统一负责人员培训、管理,同时,督 促辖区内的非正规就业组织按规定支付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今年,各区 “百帮服务中心”要有较大的发展,安置人数要达1万人。继续落实好相应的扶持政策,对 非正规就业组织3年内免办工商登记,对从事有关社区服务性劳动的,免征一切行政性收费 和有关地方税费。
四、加快市场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新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方针,是做好 扩大就业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继续加强岗位信息收集, 拓宽发布渠道,强化职业指导,拓展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就业机制作用,不 断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手册》制度,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式多 元化的需要。同时,研究制定自由职业人员劳动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接续等相 应政策,保障他们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的建立、接续能落到实处。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 、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用工信 息库、劳动力资源库、劳动政策法规信息库,要将劳动力信息网络逐步向街道、社区延伸, 把服务前台设在社区,实现多方收集,分点登录,网上发布,就近报名,更加方便、快捷地 为求职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