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到2012年,从根本上提高我市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使我市成为粤东首个创新型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到2012年底,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对市以上重点产品的市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
--初步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技术标准体系,八大支柱产业和七大区域品牌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可采标率达到85%以上,省级以上名牌工业产品可采标率达到95%以上。
--建立以市政府质量奖为核心的政府质量激励体系;全市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总数量始终保持在粤东领先地位;区域、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处于粤东前列。
--健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质量基础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诚信环境基本形成。
三、全面推进质量振兴活动
(一)积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
“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动中心城区及澄海、潮阳、潮南、南澳4个区(县)质量兴区 (县)活动,50%以上的区(县)开展质量兴镇的活动,50%以上产业集群区开展质量兴业活动;“十一五”期末,全面开展质量兴市活动。2012年前,全市7个区(县)全面开展质量兴区(县)活动和80%以上的区(县)开展质量兴镇(街道)活动;产业集群区全面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质量兴企活动;质量兴市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
按照省的部署,规范质量振兴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总结推广质量振兴活动的工作规范和量化考核办法,实现质量振兴活动的长效化和制度化,确保质量振兴活动取得实效。
(二)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围绕汕头的八大支柱产业和七大区域品牌,按照“培育、拓宽、做强”的思路,制订名牌产品培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以省、市有关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指导,着重培育发展规模大、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大力实施“名牌培育工程”,抓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计划的实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开展资本经营、市场融资、企业并购等手段,迅速做强做大。依托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和保护,着力构建有利于优势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