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结合"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继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道路硬化、排水管网建设和村庄整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着量力而行、群众自愿、适当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推广胶州经验,提倡县、乡两级政府为开展整治的村庄提供水泥、苗木等物资补助,推动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加快建设户用沼气池,同步改厕、改圈、改厨。推广诸城经验,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配置科教文卫、治安、社保等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六)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区、街、居管理职责,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和区街的基层管理职能。完善城市道路建设联席会商制度,推进管网与道路同步建设、同时施工,择机调整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标准,全面推广地下管线不开挖施工技术。以建立完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重点,抓好城建档案管理和应用。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扩大执法覆盖面,倡导文明执法、人性化管理,抓好城管执法规范化考核。出台《山东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推进市容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加快推广12319服务热线,设市城市全部开通。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
(十七)提高市政公用行业运行和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培育和规范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完善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以促进社会分配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为目标,理顺市政公用行业价格。抓好城市供排水水质督察,规范水质公报制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保持出租车行业稳定。抓好天然气供应,积极争取气源,落实供气计划,确保不出大的问题。继续加强供热情况调度,及时全面掌握供热用煤储备动态,确保供热持续稳定。
五、狠抓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十八)切实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以南水北调、"两湖一河"流域为重点,加快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实施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建设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强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强制推广节水器具,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引导和鼓励人口多、实力强的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倡临近乡镇共建共享。以城市水源地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展村庄污水处理试点。建立和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建设规范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争取到2011年底实现"一县一场"。推广莱芜、烟台莱山等地城乡环卫一体化做法,按照"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逐步健全村镇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重点抓好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