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要求
(一)坚持平战结合。应急平台是电子政务应用于应急管理的体现,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结合是应急平台建设的重要原则,是保障战时需要、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基本要求。应急平台建设要实现与政府日常办公和各类专业应用系统的融合,各类新建应用系统和资源数据库要同步规划与应急平台的连接。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应尽可能与日常会议、值班等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外网在预警和信息发布等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坚持资源整合。应急平台建设要依托我市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和公共通信资源,按照业务确定应用承载网络,实现不同网络的有机结合。市政务内网和专业网络是承载应急平台的核心网络,满足内部办公、信息整合、调度协调、指挥决策等应用需要;市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是政务内网的重要补充,并实现应急平台面向基层和社会的延伸。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要充分依靠已有和新建的各类专业数据库,强化信息共享和内容整合,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通信保障系统要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基本手段,配备保密通信、电话调度等系统,确保各应急平台之间联络安全畅通;利用蜂窝移动、卫星和集群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现场与平台之间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传输。
四、建设重点和进度
各级各部门在应急平台规划、建设中,要在国家和省、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有关规划和要求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注意抓住工作重点,优先安排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急需、效果明显、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建设内容,稳步有序地推进工作。
当前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以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公共通信资源为依托,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应急平台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应急值守、异地会商、决策调度等为主要功能,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厅(室)、值班室等应急指挥场所;以有线、蜂窝移动、卫星、集群等多种通信技术为手段,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以重点部门和突发事件现场图像、语音和数据为主要传输内容,建设应急管理图像监控系统;以接报处置数据、应急预案、空间地理信息、应急储备数据等为重点,建设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以应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核心,建设全市应急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以突发事件接报处置为主要功能,规范全市应急信息报送与发布系统。
各县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检测和现场不同通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满足现场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需要,并实现与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的实时连接。各县区要根据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面向公众的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工作,建立“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