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消防安全工作试点经验材料的通知


  四、因地制宜抓,立足农村既有资源和条件做文章

  我市在新农村建设消防安全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各村庄现有条件和消防安全实际需要,既体现特色,又注重实效。
  (一)器材装备配置做到经济适用。赣南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地势不平坦、路窄弯多、天然水源丰富,驻村工商企业极少,农村火灾几乎都是居民火灾。根据这一实际,我市确定以经济适用性强,灵活机动性好,既适合乡村道路行驶,又便于从沟渠池塘汲水的三轮摩托消防车、手抬消防机动泵作为村庄灭火主力装备,同时配备了水带、水枪、消防梯、消防斧、火钩、救生绳等器材,加上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总共投入约3万元。这些消防器材装备所需经费一次性投入不大、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少,又能满足农村灭火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消防水源建设实行就地取材。我市在消防水源建设上主要分三种类型、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类型是水塘沟渠多、天然水源丰富的村庄,采取在村中路边取水方便的水塘合适位置建设消防取水码头、在沟渠建设取水坝的方法;第二种类型是天然水源不足,村中水塘沟渠缺乏的村庄,采取修建消防水池的办法;第三种类型是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水压能够满足灭火需要的村庄,采取直接在自来水管网上安装小型消火栓的办法解决消防用水。这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

  (三)消防宣传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我市充分利用农村各类资源作为消防宣传教育载体,做到因人、因地、因材施教。一是利用农村文教阵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针对各村庄都建有农民活动中心的情况,我们把农民消防夜校开设到中心,把消防宣传资料配发到中心。二是借助客家文化习俗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逢年过节,赣南农村客家人有演“三角板”戏的传统,我们将消防知识写成戏文供各地排练演出。兴国、石城等地农村唱山歌的习俗在群众中十分普遍,我们将消防知识编成山歌供村民传唱。三是区分不同群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为加强留守儿童、农村妇女、孤寡老人等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我市启动了“消防进农村,青年在行动”工程,发动农村团员青年定点助扶, 4万多支农村消防宣传志愿者服务队近12万人参加帮教。

  五、保持长效抓,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我市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和农村社会管理特点,探索建立了五项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在消防建设上的主体作用,使农村消防工作根植于农村社会的“沃土”之上,融入到农业生产、村民生活习惯之中。
  (一)村民自治机制。在每个村庄的自治组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里明确有一名负责消防安全的兼职理事。兼职理事负责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宣传教育、义务消防队建设等公共消防事务,对本村庄公共消防事务向理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村民有关消防安全的诉求和心声。消防理事发现火灾隐患作好登记,督促农户及时整改。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