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特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序号
| 污染物名称
| 单位
| 排放浓度限值
|
1
| 总汞(按Hg计)*
| mg/L
| 0.005
|
2
| 总镉(按Cd计)*
| mg/L
| 0.05
|
3
| 总铬(按Cr计)*
| mg/L
| 0.5
|
4
| 总砷(按As计)*
| mg/L
| 0.2
|
5
| 总铅(按Pb计)*
| mg/L
| 0.5
|
6
| 总镍(按Ni计)*
| mg/L
| 0.5
|
7
| 总铜(按Cu计)
| mg/L
| 0.3
|
8
| 总锰(按Mn计)
| mg/L
| 2.0
|
9
| 磷酸盐(以P计)
| mg/L
| 0.5
|
10
| 氟化物(按F计)
| mg/L
| 10
|
11
| 苯胺类
| mg/L
| 0.5
|
12
| 硝基苯类
| mg/L
| 1.0
|
13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 mg/L
| 3.0
|
14
| 色度(稀释倍数)
| 倍
| 30
|
15
| 硫化物(按S计)
| mg/L
| 0.8
|
16
| 苯
| mg/L
| 0.1
|
17
| 甲苯
| mg/L
| 0.1
|
*属于第一类污染物,要求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监控。
|
4.6 水污染物监测
4.6.1 各废水排放口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15562.1-1995)的要求设置永久性排放口标志。
4.6.2 日排水量大于6000吨的废水排放口应安装废水自动在线监测装置;日排水量6000吨以下的废水排放口应安装废水水量计量装置。
4.6.3 采样点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按照《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的规定执行。
4.6.4 混合废水数值的确定
不同工艺单元的企业生产废水混合排放时,其污染物排放按附录A确定的方法计算。
4.6.5 水污染物分析方法见表8。
表8 水污染物分析方法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方法标准号
|
1
| pH
| 玻璃电极法
| GB/T 6920
|
2
| 色度
| 稀释倍数法
| GB/T 11903
|
3
| 悬浮物(SS)
| 重量法
| GB/T 11901
|
4
| 石油类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GB/T 16488
|
5
| 化学需氧量(CODcr)
| 重铬酸盐法
| GB/T 11914
|
6
| 氨氮(NH3-N)
| 1)蒸馏和滴定法
| GB/T 7478
|
2)纳氏试剂比色法
| GB/T 7479
|
3)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 GB/T 7481
|
7
| 挥发酚
|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GB/T 7490
|
8
| 硫化物
|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GB/T 16489
|
9
| 氟化物
| 1)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 GB/T 7483
|
2)离子选择电极法
| GB/T 7484
|
10
| 氰化物
| 1)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 GB/T 7487
|
2)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 GB/T 7486
|
11
| 总磷
|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 GB/T 11893
|
12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 GB/T 7494
|
13
| 苯胺
| N-(1-萘基)乙二胺偶氮 分光光度法
| GB/T 11889
|
14
| 硝基苯
| 1)分光光度法
| GB/T 4918
|
2)气相色谱法
| GB/T 4919
|
15
| 苯
| 气相色谱法
| GB/T 11890
|
16
| 甲苯
| 气相色谱法
| GB/T 11890
|
17
| 六价铬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T 7467
|
19
| 总铬
|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
| GB/T 7466
|
20
| 总锌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5
|
21
| 总汞
|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68
|
22
| 总砷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银分光光度法
| GB/T 7485
|
23
| 总铅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5
|
24
| 总镉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5
|
25
| 总镍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11912
|
26
| 总铜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5
|
27
| 总锰
| 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11911
|
2)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 GB/T 11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