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机制,为“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全市各级政府要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的财政投入。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要保证“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本级专项资金的落实。灵活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重庆”建设。
(三)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
建设“健康重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医药卫生队伍在建设“健康重庆”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健康重庆”卫生行动的宣传,组织发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健康重庆”卫生行动各项活动,让“健康重庆”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人人追求健康、人人管理健康、人人享受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考核评估工作
建立“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反馈、研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将“健康重庆”卫生行动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自治县)和部门的年度考核。
附件:健康重庆卫生行动(2008―2012年)指标表
健 康 指 标
| 2007
| 2012
|
人均期望寿命(岁)
| 76.05
| 77
|
婴儿死亡率(‰)
| 8.89
| 7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50.17
| 40
|
出生缺陷率(‰)
| 13.4
| 10
|
资 源 指 标
| |
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人)
| 1.2
| 1.5
|
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人)
| 0.74
| 1
|
每千人床位数(张)
| 2.31
| 3
|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覆盖率(%)
| 40
| 100
|
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
| 48
| 100
|
工 作 指 标
|
|
医疗卫生
|
免疫规划“四苗”接种率(%)
| 96.46
| 98
|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万)
| 333.77
| 320
|
健康知识知晓率(%)
| 60
| 75
|
健康行为形成率(%)
| 45
| 70
|
儿童保健覆盖率(%)
| 68
| 85
|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 70
| 90
|
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数(个)
| 17
| 19
|
国家级医学重点实验室数(个)
| 6
| 8
|
爱国卫生
|
国家卫生城区(县城)覆盖率(%)
| 17.5
| 30
|
市级生态卫生村(个)
| 35
| 200
|
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率(%)
| 25
| 50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43.51
| 53
|
“四害”密度达标率(%)
| 城区35
城镇17
| 城区85
城镇55
|
食品药品安全
|
生产基地和各类市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 95.4
| 98
|
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
| 100
| 100
|
本市生产领域食品质量总体检测合格率(%)
| 86.7
| 90
|
对食品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所涉及的项目检测覆盖率(%)
| 85
| 90
|
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实施率(%)
| 城市96
农村60
| 城市100
农村80
|
全市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率为(%)
| 65
| 80
|
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
| 本地96
外地94
| 本地100
外地98
|
医疗器械评价性抽验合格率(%)
| 本地94
外地92
| 本地100
外地97
|
农村乡镇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覆盖面(%)
| 96
| 100
|
药品全项检验能力(%)
| 97
| 100
|
医疗器械产品和项目检验能力(项)
| 157
| 314
|
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
| 9
| 20
|
医疗保障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77
| 90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 283
| 400
|
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
| 85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