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推动知识产权运用。(1)加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我省战略支撑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要集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支撑产业基地化、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2)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开发利用,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实施、转让、交叉许可、投资入股、上市融资、信息服务等政策,扶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产业化项目。支持重大专利技术的后续开发,加强专利孵化器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加大对已经上市的专利产品的支持力度。(3)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区域培育和认定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区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新动力。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强县(市)建设,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隆起带。(4)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植工程。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相结合,及时将创新成果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形成标准,提高标准中的自主知识产权含量。
1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规章,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机关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发挥行政执法便捷的优势,开展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将企业和个人侵犯知识产权的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使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探索建立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的保护机制。(2)提高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体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配合与衔接,完善联合办案、案件移送制度,建立重大纠纷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救济渠道。(3)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围绕战略支撑产业和骨干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海关执法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海关备案保护,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秩序,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