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优化人文环境
35、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大力弘扬“齐心协力,艰苦拼搏,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河北抗非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破除各种不利于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创造发展环境、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
36、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河北在投资环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总结彰扬国内外客商在我省积极创业、快速发展的好典型、好经验,对外让世界了解河北,对内造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声势,塑造河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形象。
37、进一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城市形象。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按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城市要完善市民行为规范,农村要制定乡规民约,行业要制定自律公约,努力构建“诚信河北”,形成“社会管理公平公正、经济交往履约践诺、人际之间真诚相待”的人文环境。
七、优化硬件环境
3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各地和各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加快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现代物流、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为投资者置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实施高速公路“市市通”工程,完善城际之间、城乡之间公路网,加快港口、机场建设,构建“陆―海―空”立体化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提高电信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投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吸引更多的外资和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39、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搞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搞好环境的净化、美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以城镇化带动促进硬环境的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基础条件较好的设区市和部分重点县级市、中心建制镇率先建设成为外来投资者的投资首选之地。
40、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切实搞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娱乐等设施建设。在外商集中的地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各类学校和培训基地,为外商创造环境优美、舒适方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