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运河申遗规划-责任主体为市规划局、市文化遗产局。大运河申遗项目,已列入国家申遗后备名单。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和《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全面规划保护无锡40.8公里古运河,控制两岸的生态环境,重点凸现从黄埠墩到清名桥全长6.6公里古运河贯城而过的文化景观, 突出从跨塘桥到清名桥长1.5公里的运河“水弄堂”原生态空间肌理及历史风貌,凸现枕河人家的生态景观廊道。在以点(大运河沿线城市)、线(大运河全线)的规划申报方式中,重点突出无锡古运河段(点)的原真性与唯一性,加大完整保护和修复整治的力度。
(二)区、镇(街)联动,以镇(街)为主,实施古镇、古村保护工程
要以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环城古运河风貌带保护性修复为重点,积极推动十大古镇、古村的保护工程:
1.锡山区:严家桥(古村)、璜土塘(古村)、甘露(古镇)
2.惠山区:礼舍(古村)、玉祁(古镇)
3.滨湖区:周新镇(古镇)、南方泉(古镇)、葛埭村(古村)
4.新区:大方桥(古村)、西仓村(古村)
各相关镇要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意见,按照古镇、古村的保护要求和修复时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5年内基本完成。各有关区政府要将古镇、古村的修复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纳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评价体系,作为年度考核和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加强指导、督查,加大支持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性修复工程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工作的领导。按照市委意见,分别建立了清名桥、惠山古镇、荣巷古镇、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及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各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市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国土、文广新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并在工程所在区分别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性修复工程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性修复工程协调机制
1.市发改、经贸、财政、建设、文化、规划、房管、公用事业、旅游、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任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性修复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市各有关部委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切实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古镇)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保护性修复工程保质按时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