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
(锡政发〔2008〕302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的保护利用,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的体现,是展示无锡历史文化个性,构筑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作为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名镇),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的决定》,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实施《
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立“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护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无锡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工作与改善人居环境、实施老城改造、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做到精心组织、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三)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一带五街区(名镇)保护工程,即修复以日晖巷、淘沙巷、接官亭弄为主要内容的环城古运河历史风貌带,完成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及荡口古镇保护工程;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玉祁、严家桥等10大古镇、古村保护工程;江阴、宜兴要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全面修复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古镇、古村。2008年,江阴市要完成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市要在完成申报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迅速开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力争到2010年,将无锡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