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流通为突破口、质量为重点、食用安全健康为标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建立“菜篮子”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名优特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和绿色食品,逐步形成“菜篮子”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各地(市)要把“菜篮子”产业作为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使之与农牧业生产、农牧业综合开发、农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区“菜篮子”产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区域特色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市场化,实现“菜篮子”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蔬菜、肉、奶、水产品分别达到30万吨、20万吨、25.5万吨和2400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69%、34%、25%和20%,年均分别增长13.8%、6.8%、5%和4%。水果、禽、蛋等产品有较大发展。加大“菜篮子”市场建设,重点建成7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改造、完善、建设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市场和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安全生产、质量检测、质量认证、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工作体系,努力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
(三)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各地(市)要依据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菜篮子”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拉萨市、各行署所在地以及各县城等主要城镇,要根据市场需求,以生产蔬菜、肉、蛋、奶、禽、水产品等鲜活产品为主,提高“菜篮子”产品的供给率。
草原牧区要以丰富的草畜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牦牛、羊等草食动物肉产品,突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农区要全面推进蔬菜、肉、奶、禽、蛋和水产品生产,满足当地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并积极开拓城镇市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
林区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野菜、野生食用菌等名优特产品,做好冷藏、加工、包装和冷运工作,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具体对策上,要重点突出,全面推进。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畜牧业;二是充分利用辽阔的水域面积,在划定的开发利用区范围内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并建立生态渔业基地和珍稀水生动物养殖基地;三是充分利用立体气候优势和特色菜、野生菜、野生食用菌等种质资源优势,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大力开发林下野生生物资源,丰富“菜篮子”;四是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品。围绕林果、牦牛、藏绵羊、藏猪、藏鸡等优势品种,合理规划特色产品生产区域,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种养规模;五是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保暖棚圈等设施,扩大蔬菜种植和动物饲养,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做到常年生产,均衡上市,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