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化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推动世界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能够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两个根本性转变;信息化能够促进各行各业,包括工农业及第三产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信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电子信息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这些领域的能源与物质资源消耗,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总体素质的提高。
(四)信息化是西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西藏的基础条件。众所周知,国际互联网正在成为跨越时空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利用这一开放性媒体可以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各项政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利于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吸引外资,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且可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宣传我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外界及时了解西藏,关心西藏,帮助西藏。
信息技术正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度持续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和能力。我区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如不及时抓紧这项工作,可能会影响自治区信息化工作与全国接轨,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各地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区信息化工作。
二、按照《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制定全区信息化“十五”规划
根据《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和《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加强协调,讲求实效,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尽快制定全区信息化“十五”规划,指导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化枢纽框架,促进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同时,要根据区情和政府工作特点,制定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确定信息化重点工程。信息化重点工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全区信息化工作,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新技术和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加速固定、移动通信网、数据网等传输网络基础建设,调整优化网络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面,形成方便、可靠、快捷的城乡信息网络体系。
“十五”期间,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水平。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全社会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积极发展数据库、软件开发、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设各维修等以计算机应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在政府机构内的共享,建成连接自治区、地(市)、县的政府信息网络。利用因特网建设政府信息发布系统,将非涉密信息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的导向作用。在自治区统一规划下,建立全区资源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在政府网络平台上,建设政府业务信息系统知计财税贸联网工程,加快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事业信息化;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统一管理养老、失业、医疗统筹等社会帐户;完善社会安全管理、户籍管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开展网上职业介绍和咨询。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国有骨干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要普遍建成与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售后服务、管理决策紧密结合的内部网,利用电子商务,拓宽业务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进企业研究和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变革,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