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基础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设计有效的学习载体。
1、总体目标
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构筑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用10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型城市体系。
2、工作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以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广大市民的共同目标和使命,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汇聚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强大智慧和力量。
(2)示范带动原则。建设学习型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职责。既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又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团队和个人。
(3)全民参与原则。城市是市民共同的家园。建设学习型城市,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4)鼓励创新原则。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最终目的是使南京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不竭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鼓励大胆探索,着力开拓创新。
3、工作重点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重点树立五种理念:一是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即“学习为本”的理念;二是时时处处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即“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学习与工作密不可分,双向强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四是相互学习交流,即“团队学习”的理念;五是学习重在创新,改进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为,即“创新性学习”的理念。
(2)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工程。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按照规范学前教育、''改革国民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原则,通过加快全国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城市文化教育设施等措施,实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双向强化、教育型社会与学习型社会双重组合,形成“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城市环境,使每个市民在一生的各个年龄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3)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构筑学习型城市的支柱框架。重点抓好政府(机关)、企(事)业、社区和家庭四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各级政府(机关)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骨干力量,要以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机关)为目标,发挥人员素质好、易于组织发动、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把转变职能和作风与建设学习型政府(机关)有机结合起来,率先建成学习型组织。各类企(事)业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点,要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要以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建立社区各类学习组织,形成社区学习网络,努力建设文明程度高、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以提高家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家庭成员成为自觉学习、自主创业的公民。各群众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可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推进建设工作。
(4)建立健全学习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学习教育网络。强化全市各级各类学习教育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宽领域、广覆盖、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学习教育网络和体系。继续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自学理论活动和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轮训的优势,完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培训与考核制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大力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紧缺人才。结合全省“十五”期间实施的“5112”教育富民工程,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围绕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组织多层面、经常性的社会讲座,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引导干部群众求知创业、共谋发展。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节”活动,市民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新三学”活动等,引导和鼓励人人向上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