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南京新形象,开展“宣传南京”系列工程。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外宣工作的合力。提高外宣品的档次,规范外宣品制作与发行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出系列“十佳”典型,弘扬先进,唱响时代主旋律。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健全南京地区新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南京地区新闻媒体的协调互动。健全新闻例会制度,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指导。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新闻违纪现象。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把龙虎网建成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网站。建立网上评论队伍,不断提高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监管力度,形成网上正面舆论优势。建立舆情信息中心,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地进行引导。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整治力度,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7、深化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召开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推进会,出台深化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举措,培育更多符合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标准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设立干部“学习创新奖”,评选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开办“市民学堂”,深化“到高校听讲座”活动,推出“领导干部到高校听讲座”活动。全面启动“百万家庭文明网上行”计划。以“学习,使我们更文明”为主题,举办南京市第四届学习节。举办“学习型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达15万人以上,参加非学历证书考试人数达6万人以上。
8、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制定并实施《南京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南京”行动纲要》。组织实施“文化名人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以“开放、和平与蓝色文明”为主题,开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和平广场落成仪式”。在北京举办“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料展览”。以争创文明城市、迎接十运盛会为主题,开展富有特色的“市民欣赏”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大型音舞诗画《神韵金陵》、影片《栖霞寺1937》、书籍《南京辞典》、《我爱南京》等一批重点文化产品的制作。办好第五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和第三届南京“文博之夏”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文物保护的调研宣传工作,完成全市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努力做好南京云锦、南京明城墙、南京宝船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大版权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