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建设10个科技兴粮中试基地。在潼南、梁平、南川、秀山等10区县市,配合农业综合开发中粮食生产基地示范区建设,分批建设10个科技兴粮中试基地。集良种的区试展示、技术的研究示范、病虫害的测报和无公害防治、苗情、地力的监测等于一体,使之成为粮食增产技术的孵化基地、高水平的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田园学校,为科技兴粮提供技术支持,带动万亩粮食增产。
四是配合全市土地修编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深入开展,各地要进行粮食生产能力的分析评价,做好粮食生产发展的规划,抓好本地粮食主产乡镇建设,为建立我市粮食优势产业带打下基础。
(六)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优质粮百万工程建设
优质粮深加工产业化百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个重点百万工程之一。各地要紧紧围绕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带的区域规划布局这三个重点,主攻资金筹措、产业化利益机制联结、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三个难点,继续狠抓“七个一批”,在盘大盘强龙头企业建设和做大地产知名品牌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百万工程打捆资金增加1亿元,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四、主要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科技是兴粮的关键,各级政府要把实施科技兴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农业部门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责任部门,也是科技兴粮的第一责任部门。农业局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是主要责任人。继续实行市和区市县农业局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粮食生产协作制,有效调动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全力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位,重大技术落实到位,抗灾措施落实到位,产后开发落实到位,基础建设落实到位,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二)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农业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土地复垦费、水资源费、水利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和农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粮食等农产品优势产区。安排10%~15%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逐步改善基层农技体系的工作条件,要安排必要的业务经费,确保技术人员到农户,配置必要的设施手段,保证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和田块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适应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体系在科技兴粮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