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05年科技兴粮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 改革耕制、培肥地力、集成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实施沃土工程为契机,继续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全市耕地质量调查,加强土壤肥力监测,建立健全全市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施沃土工程,努力培肥地力。认真组织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项目;引导农民珍惜和保护土地,多施农家肥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地力和肥料利用率;改革传统耕作方法,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探索耕地土壤养分资源平衡的管理方式及平衡施肥模式。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优质粮生产基地,重点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抗旱防涝、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做到工程、农艺、生物、化学、农机等措施配套。各粮食主产县要进一步集中资金、集中技术等力量,认真实施优质粮食重点项目县建设工程,通过田间工程措施、农业农艺措施、农业机械化措施、农业服务中介组织的建设改造和配套完善措施,将优质粮食示范区建设成为耕地园田化、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达到示范区粮食产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两增六化一提高”的良好效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工程项目建设,三年内改造基本农田60万亩,大力改善库区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是主推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提高标准化技术运用水平

  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保土保水,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我市农业资源的综合增产增收措施。2004年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2005年计划在南川、铜梁、潼南等21个区县(市)示范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200万亩,其中在100个粮食主产特色乡镇中选45个乡镇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科技兴粮重点示范区,主推冬水田保护性耕作、水旱轮作田保护性耕作和旱地保护性耕作等模式,作好配套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大力开发秋冬资源,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种粮生产成本,提高种粮农民的经济效益。在抓好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同时,各乡镇要建立2-3个100亩以上连片的全年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示范片,通过集成技术和落实到户,真正实现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稳粮增收、节本增效、保土保水、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的先进实用技术。各地要将前几年行之有效的保温育秧育苗、旱育秧免耕抛秧、壮苗增密、地膜覆盖、平衡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安全高效施肥施药、再生稻和再生高粱等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集成配套,简化操作规程,推广落实到农户和地块。百个粮食主产特色乡镇的标准化技术综合示范率要达80%。实施无公害标准化水稻栽培12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玉米栽培100万亩、优质薯类标准化水稻栽培50万亩、无公害优质豆类30万亩。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