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完成人工种植40万平方米(双孢菇30万平方米,巴西蘑菇、鸡松茸、鸡腿菇、杏孢菇、茶树菇等10万平方米),产鲜品3200吨,产值1120万元,税收89.6万元。按户均种植100平方米、带动3500户农户种植计算,农户种植35万平方米,实现农民收入944万元。
分县(市)计划为:楚雄市30万平方米;南华县5万平方米;双柏县1.5万平方米;姚安县1.5万平方米;元谋、武定县各1万平方米。
三、政策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建设食用菌产业对发展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纳入议事日程,加强服务。州政府成立分管副州长任组长,州生物创新办、州财政局、州扶贫办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小组,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州生物创新办,负责抓好日常事务。州政府从2003年州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发展人工食用菌的考核奖励。
(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发展。今年重点扶持带动农户种植的四户龙头企业,即楚雄市强新工贸有限公司、楚雄州科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福建闽侯永洋有限公司、武定春江珍稀菌有限公司,各企业要做好优良菌种繁育及供应、示范基地建设、收购及技术服务等工作,指导农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种植。以上四户龙头公司必须与种植农户实行订单种植,供给种植户适销的菌种,明确产品收购价格,并保证产品回收。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产经营,促进食用菌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政府对龙头企业在菌种生产、试验示范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楚雄市在上年示范种植的基础上,在适宜区大力推广种植,要抓好10个订单种植的重点专业示范村,每个村种植户在20户以上,每户种植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南华、双柏、姚安、元谋、武定等县各自选择相对集中的10户重点种植示范户进行示范种植,每户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同时,培植1户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的中介组织,逐步推广。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州财政局、州生物创新办、州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利用有关项目资金对食用菌产业建设给予扶持。对各县(不含楚雄市)的重点种植示范户,每户补助1000元,同时对各县确定的中介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对楚雄市实行订单种植的重点专业示范村,每个村以奖代补1万元;州扶贫办负责对种植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每户给予1000元的小额信贷资金(含贴息)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