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2003年人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楚政通〔2003〕17号)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人工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我州的重点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结合我州实际,提出2003年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实施意见。
一、立足资源优势,做大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畅销国际市场,全世界年消费量约1500多万吨,人均消费量约2.5公斤。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品种日益丰富,并且正广泛应用于食品及药品加工业。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食用菌400万吨。其中:每年出口食用菌罐头和干品30万吨。但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且国内城乡居民人均消费食用菌0.2公斤,仅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8%,食用菌市场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加入WTO,为我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000年,全国十三家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的生产企业之一的吉邦食品(云南)有限公司在澄江县建成投产,年加工双孢菇罐头10000吨,需配套建设人工栽培双孢菇1600万平方米才能满足原料需要;楚雄州科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研发的巴西蘑菇、鸡松茸等品种已试种成功,根据现在开拓的市场占有率,每年需种植30万平方米。
我州的立体生态气候资源为人工种植食用菌提供了全年生产条件,且具有成本低和反季生产的竞争优势。2002年,我州依托吉邦食品(云南)有限公司、楚雄市强新工贸有限公司、楚雄州科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福建闽侯永洋有限公司和武定春江珍稀菌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率先发展以双孢菇、巴西蘑菇、鸡松茸、鸡腿菇、杏孢菇、茶树菇等为主要品种的食用菌种植达5万平方米,为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遵循州委关于培育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楚雄州资源和自然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建设,促进绿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发展思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依托科技,应用优良菌种繁育栽培技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抓好市场、基地、加工、研发等四个关键环节,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把楚雄州建成全省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