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引进省柴节煤新技术,节能地炕和新式节能吊炕技术,“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工程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十四)生态环境:重点研究西部盐碱洼地改造与综合治理技术,宜耕农田高产高效与土地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草场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中部农区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培肥地力技术,秸秆过腹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能力;重点开展长白山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研究中西部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加快农防林更新步伐;研究抗旱造林、盐碱沙地荒漠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低质低产林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
(十五)农村供水:科学规划,采取措施,努力加强乡村自来水建设,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抓紧完成中度病区的防病改水工作,为全省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十六)经营管理:加强农经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农村财务、农村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经济统计、政策法规现代化体系。重点开展村级财务代理制、集体资产登记评估流转、农村审计监控、农业应用计算技术等方面技术研究,实现农村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十七)农业气象:建立和完善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建立人工增雨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改进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手段,研究建立“吉林省防雹减灾预警服务系统”,不断提高人工增雨和防雹效果。
(十八)灾害控制:研究开发农作物抗灾减灾预警和专家决策系统。利用“3S”系统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实况进行全面、持续、定性、定量观测记载,明确病虫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灾害预测监控和可视预报。研究开发生物源农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评价与使用技术。研究畜牧养殖疫病控制技术。研究开发新型植保机械。
(十九)加工储运:大力开展粮食、油料、果蔬、肉类、奶类等大宗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技术研究及其相应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大幅度提高农用工业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
(二十)区域发展:大力开展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进行农业结构和布局的研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东部山区半山区特产、林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中部地区粮食、畜牧等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城镇郊区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技术、政策研究与开发。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