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制定的吉林省“十五”期间农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的通知

  5.宏观管理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农业技术创新的地域性和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性,决定了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领导,搞好宏观管理。同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把农业技术作为一种资本适时推向市场,加大市场推动的力度,拓展农业技术创新的渠道。
  (三)工作目标。
  今后5年,农业技术创新在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围绕农业质量与效益增长来进行,着力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市场开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知识创新为先导、社会化服务为桥梁、对全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我省整体农业技术水平步入国家先进行列。到2005年,通过技术创新,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换2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化肥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达到60%,林木良种育苗率达到80%,造林成活率达到7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省农业技术创新将围绕良种繁育等二十个重点领域实施科研攻关,解决一大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
  (一)良种繁育:收集国内外作物野生种、近缘野生植物以及各种小作物种质资源,建立核心种质及基因库,创建优质、高产、抗病、专用、营养、安全、综合性状突出的亲本材料,加强常规技术育种和高新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开发与应用,重点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适销新品种。
  (二)旱作节水:以旱作节水农业为重点,研究开发蓄水保墒、覆盖保墒、抗(耐)旱品种、宽窄行休闲种植、免耕少耕深松等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化学节水、工程节水、微滴喷灌等方面技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节约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形成旱作农业栽培技术体系。
  (三)畜牧生产:选育优良畜禽品种,搞好饲料开发,研究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制定畜禽饲养程序和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广家畜繁殖改良、畜禽饲养、限牧舍饲养等项技术。注重开发名牌产品,搞好胚胎移植示范,扩大生物饲料的应用面积,发展秸秆和草粉产业。
  (四)暧棚生产:引进开发低造价、节能、高效日光温室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引育暖棚生产专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暖棚生产无土栽培、微滴灌、气体施肥、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技术。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