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市场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认真实施嘉兴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调整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各县(市、区)要集中办好1-2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年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的区域教育网络,强化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增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名,建成11所省级及以上重点学校、15个省级及以上示范专业。城乡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5%。
(五)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全市高校在校生达到5万人,全市学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加快高教园区建设,在嘉兴学院的基础上创建嘉兴大学,办好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城市大学(嘉兴电大),扩大办学规模。全市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普通专科(高职)教育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成为我市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把高校办成我市社会发展的主要智力源与科技创新源。
(六)逐步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和城市大学的作用,建设终身学习公共资源平台。实行成、职、普三教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结合,向全社会、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成员提供全方位、高品位、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健全城乡一体、功能全面、机制灵活、优质高效的终身教育网络体系及管理体制。依托城市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和镇(乡、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的形成。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引导性培训和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在职业余学习。
二、着力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七)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学校布局合理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市本级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研究制订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各地要以县(市)为单位,按照“高中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和成人学校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消除农村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学校的硬件设施差距。到2007年,全部撤销农村6班以下小学和12班以下的初中。调整后闲置的校产,市本级在经市政府同意、县(市)在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置换,校产置换所得资金必须全部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在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要同步建好配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