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少数民族,也可按当地的习惯算法确定年岁。
第十七条 选民登记要做到不漏、不错、不重,不让一个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被错误地剥夺了选举权利,不让一个被依法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窃取选举权。选民登记后,选区于选举日前三十天公布选民名单,并发给选民证。
第十八条 选民登记可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办法办理:
一、正式职工、计划内的临时工、经批准的合同工和在校学生,在生产、工作单位和学校所在地选区登记。
二、城镇居民和人民公社社员,在户口所在地选区登记。
三、选民登记与户口问题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问题。无户口的外来人员,经过批准居住、并取得原居住地的身份证明,可在现居住地选区登记,但不作落户依据。这个问题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各地可根据上述原则酌情处理。
四、盲流人员,不予选民登记。
五、长期外出下落不明的人,不予选民登记。
第十九条 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地、州、市以上所属单位的选民,参加所在地选区登记。
第二十条 经医生诊断证明或群众公认无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精神病患者、神经功能失常的人,不列入选民名单。间歇期中的精神病患者,应予选民登记。
第二十一条 在投票选举前,应对选民名单进行一次核对,迁入的给予补登,迁出、死亡的除名。
第六章 选民资格审查
第二十二条 下列人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经人民法院判决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犯和其他犯罪分子;
二、未摘帽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
第二十三条 下列人员虽未被剥夺政治权利,但应停止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在监狱、劳改队服刑的;
二、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
三、被逮捕尚未判刑的;
四、刑事拘留的;
五、公安机关批准实行劳动教养的;
六、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正在执行的。
第二十四条 受下列惩处,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