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县为四十五至一百五十名;人口在二十万至四十万的县为一百五十至二百八十名;人口在四十万至六十万的县为二百八十至四百名;人口超过六十万的县不要超过四百五十名。
二、自治县和边疆、内地少数民族较多、居住分散的县,代表名额可多于上款规定,县内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要有一名代表,但总数不要超过规定名额的百分之十。
三、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代表名额,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一百五十至二百名;人口在二十万至四十万的为二百至三百名;人口超过四十万的,最多不超过三百五十名。
第十一条 代表大会要有各方面的代表。代表中妇女不得少于百分之二十五,青年不得少于百分之十。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归国华侨、宗教界人士等应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驻在当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应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代表名额由选举委员会商同当地驻军领导机关确定。代表的产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自治县、少数民族较多的县,民族上层应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第十二条 县级机关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和本县城镇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基本相等。
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地、州、市以上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当地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十三条 选区的划分要便于选民了解和推荐代表候选人,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和选民监督代表,便于选举的组织工作和选民参加选举活动。选区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以每个选区能产生一至三名代表为宜。
第十四条 农村可以一个或几个生产大队划为一个选区,人口少的公社也可以以公社划为一个选区。民族杂居的公社或生产大队,也可按民族居住状况划分选区。
公社机关和所属单位,同所在大队划为一个选区,能产生一名代表的,也可以单独划为一个选区。
第十五条 城镇按生产单位、工作单位或居住状况划分选区。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单位可以几个单位联合划为一个选区。分散在农村的企事业单位,也可划入所在地选区。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十六条 计算选民年满十八周岁,应以选举日为截止期,以日计算有困难的,可按选举当月的月份为截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