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服企业重组转制三年规划
(京劳服发(1998)193号 1998年10月6日)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探索和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为适应首都经济的特点,紧紧围绕首都的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目标,结合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的实际,加速全市劳服企业的重组转制进程,巩固和发展劳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扩大安置容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今后三年是我市劳服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性阶段。国家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加大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力度,在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上要多样化,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体制上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集中力量发展劳服企业,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安置容量,为国有企业摆脱冗员压力,实现减人增效服务,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服务,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然而,目前我市劳服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市5200余家劳服企业中,30人以下的企业3942家,占75.8%;二是经济效益不高,亏损和微利企业占60.9%;三是产权关系混乱,特别是和主办单位在产权划分和占有性质上不清晰,职工集体积累成果无法体现;四是管理体制落后,绝大部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传统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五是投资主体单一,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很少,融资渠道狭窄,资产存量不活,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以上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劳服企业的巩固和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企业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上动手,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对“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的有效形式和各项政策,积极探索既能体现劳服企业自身特点,又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环境的途径,加快劳服企业深化改革和重组转制的步伐,把全市劳服企业搞活搞好。
今后三年,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重点,使劳服企业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抓住以资本为纽带这个基本内容,把单一投资主体变为多元投资主体,把企业“单兵作战”变为部分企业互相参股,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劳服企业逐步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二、劳服企业重组转制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