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真推进德育课程、教材的改进创新。抓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教研和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德育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挖掘、整合河北地方教育资源,抓好地方德育课程和教材建设,集中力量编写一套高质量的地方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鼓励中小学校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挖掘学校自身和社会德育教育资源,丰富德育课教学内容。(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落实)
(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德育环境。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校园内张挂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中华民族杰出人物、著名思想家、科学巨匠、文学大师的画像、语录和《中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广播、电视、网站、橱窗、墙报等要经常表扬中小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把校园建成传播先进思想的殿堂、传授科学文化的摇篮、播撒人类文明的田野,使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升华、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落实)
(五)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活动。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就近联系一个文明社区或一个文明单位、一个文明生态村、一支英雄部队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开展各种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高中生每年不少于3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小学生不少于10天。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舒展身心、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落实)
(六)整体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加强班主任、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培训和评估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以德育人,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要予以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对品行不良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选派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制订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培训规划,利用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进行师德和业务轮训,两年时间内轮训一遍。把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每两年表彰100名全省优秀班主任、100名全省优秀德育课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形成教书育人、德育为首的导向。(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