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配套改革难度很大。乡镇机构改革减员不减支。我省乡镇机构改革,从2001年启动,到2002年8月基本完成。全省乡镇行政编制由78891人减为62955人,精简20%,但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分流不出去,仍由财政供养。行政机构人员减少了,财政支出却没有减少。此项工作面临困难很多,推动难度很大。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农村教育需求与投入差距很大。一些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十分拮据,没有能力落实预算内生均经费供给标准。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堵住教育乱收费的口子后,学校公用经费更加紧张,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乡镇财政体制不完善,保障能力低下,保日常运转都存在较大困难,更不要说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了。
(四)农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运行难。据调查,2004年,我省按照“一事一议”规定筹资筹劳的村,不到全省农村的10%。有事难议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有事议不成。由于种种原因所议之事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二是事议成了,但受经济条件限制,钱收不上来,资金落实不了,事还是干不成。有的事议成了,钱也能收上来,但按每人每年不超过20元的标准,筹集的资金有限。而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公益性项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通过“一事一议”难以解决。
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税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坚持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第二阶段“两取消,三改革”的工作目标,将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触及一些深层次矛盾,任务十分艰巨且繁重。同时,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不够规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特别是改革政策的推行与乡村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关联在一起,更需要工作深入细致,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我省将继续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改革领导,防止“厌战”和松劲思想,工作常抓不懈,贯彻和落实好政策,解决好存在问题和矛盾,保证改革顺利和深入进行。
(二)落实好农业税政策,进一步从总体上减轻农民负担。2004年,我省农业税税率总体调减3个百分点后,还剩近4个百分点。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税人均负担最高的62元,亩均负担最高的30元以上;有的乡镇人均负担最高达到71元,亩均负担高达49元。农民和种地多的农民负担仍然较重。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我省将落实好农业税再降低2个百分点和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免征农业税政策,进一步从总体上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