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下级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四)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制止一切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负责其他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建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乡(镇)、街道文化站负有保护当地文物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文物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尽职尽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 文物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应分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
城市园林界内的文物维修补助费列入该城市的维护费内。
文物事业单位的收入,只能用于文物事业。有门票收入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部门,应将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用于文物的保护和维修。
文物经费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专款专用。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
二十九条规定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事迹特别突出的,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奖励。
第三十七条 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在地下、内水、领海及其他场所中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由公安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并追缴其非法所得的文物;
(二)故意刻划、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
(三)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私自经营文物购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并可没收其非法所得或者非法经营的文物;
(四)将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或境外居民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罚款,并可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