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优化旅游大环境
(六)便捷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条件。加快完成苏州大旅游市域环路建设,形成连接上海、浙江、无锡、苏北以及苏州至全市主要景区(点)的旅游环路。加强区域内的旅游专线建设,增加旅游专车班次,提高旅游车辆状况,构建游客能便捷、舒适到达景区(点)的良好交通环境。
加大对旅游交通服务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交通道路上以及景区(点)中的中英文指示牌;逐年增加旅游客运车辆的投放,加快车辆更新;随着旅游接待人数的扩大,逐年增发一定数量的旅游车辆运营证。
(七)优化饭店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在基本适应旅游住宿需求的前提下,适度超前发展和分档次服务。在结构上要以中档服务的一、二、三星级饭店为主,适度建造四、五星级饭店,还要因地制宜开设旅游地民居式饭店、车站码头周边交通饭店及公寓式饭店,同时逐步增加社会饭店旅馆,以满足各类旅游者的需求。至2005年,全市涉外宾馆再增加20~30家,使客房总数达到15000间,其中五星级饭店发展到6家。
(八)积极开发旅游餐饮,切实提高服务水准。针对国内外游客的需要,积极开发别具地方风味的苏式菜肴、苏式食品,保持特色、增加品种、形成系列。要努力吸收中外餐饮文化的精华,创新饮食文化,让广大旅游者能真正品尝到回味无穷的苏州特色佳肴。要继续完善美食街、小吃街,推广旅游连锁餐饮,开设特色餐馆,将苏州源远流长的餐饮文化融入旅游项目中去。切实提高餐饮服务水准,改善餐饮服务设施,推广星级服务,确保游客游得高兴,吃得满意。
(九)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投诉中心、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和旅游教育培训中心的功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要落实人员编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旅游投诉中心要与各级消费者协会密切配合,逐步形成受理投诉、质监、执法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及时解决游客投诉的各类问题;加快建设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合理设计旅游交通线路,建立贯通城乡旅游景区(点)的集散网络。旅游培训中心要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确定每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十)全面提高旅游整体环境质量。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卫生,加快城市容貌达标工作,实施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强化对湖泊、河流水质的治理力度,特别要抓好太湖、阳澄湖、金鸡湖、尚湖、石湖、环城河和市区河道的整治,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严禁开山采石、破坏植被。对大气质量、饮用水标准、噪声控制要治理、达标,大力种草植树,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城乡环境。
(十一)实施“金旅工程”,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准的旅游信息公共平台,建立体系完善、标准统一、内容实时的动态旅游信息数据库,提高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形成功能先进、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实现旅游管理的电子化和网上预订服务及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