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山区农业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杜绝各种毁林垦植,禁止在25°以上坡地、水土流失敏感地、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等生态敏感区进行垦植。对25°以下山坡地的垦植,要按等高线修筑梯田,采用林间间种的方式,并配套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五、生态省的产业发展
生态省的产业发展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并利用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自身发展。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转向低投入、少消耗、高效益、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产业发展要坚持“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岛度假旅游业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兴工业,并引导各类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知识经济、服务业等不依赖物质消耗增长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产业以及综合利用废弃物的产业。
各项产业的发展都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各产业领域,通过优化内部生产结构、延长产业链、采用环保工程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并积极向生态农业方向转变。充分发挥海南的热带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有机农业技术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的突破口是推行精准农业。要按照农作物生长需要和每一地块土壤环境,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精细准确地实施各项土壤环境和作物管理措施,优化各项农业物质投入,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点推广以节水为主的精准灌溉、以配方施肥为主的精准平衡施肥和以培育优良品种为主的精准育种和播种。尤其要根据我省土地的适宜性,按照效益最优化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发挥海南农业的区位、季节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远洋捕捞、近海深水养殖、热带花卉、商品林、种子种苗和南药等,使农、林、牧、渔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积极倡导按照生物链规律,发展生物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粗加工、精加工、包装、保鲜、储藏、运输和销售业,形成种养—加工—运销配套成龙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3、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全面保护耕地、森林、草地、水源和种质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把林草业作为特殊产业来抓,因地制宜发展果木林、经济林和牧草种植,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输水渠道防渗化、农田灌溉科学化、工程管理企业化,在西部等缺水地区推行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等节水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4、大力推行精准平衡施肥。以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基础,建立健全土肥站系统,培养熟练的测土队伍,推行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物肥料,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增加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基础好的国有农场、龙头企业先行示范,逐步向全省推广。
5、防治农业污染。推广应用低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尽可能少施化学农药。积极推广秸秆、粪便沼化还田,加快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规范高位池养殖。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控制企业污染。
6、积极发展无污染的生态食品。要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创建品牌,扩大规模,逐步提高健康、安全食品的份额,提高海南农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
(二)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对环境依存度很高的产业之一,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省的旅游业发展必须把海南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旅游开发要服从于生态环境保护,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在发展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游、康乐保健游的同时,积极发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为内容的生态旅游,重点推出海洋生态游、热带雨林考察游、动植物观赏游、登山探险游等专项产品。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倡导文明旅游。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景区。主要包括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兴隆热带花园、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七仙岭温泉度假区、西沙海洋生态旅游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园、铜鼓岭生态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口及三亚植物园、海口热带海洋世界、东山野生动物园、观光农业示范区等重点景区。
1、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好生态旅游区。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重点生态旅游区都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全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审批权要高度集中。在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时,要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建筑设施要突出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