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税务局关于区、县、局、总公司所属集体企业实行税前列支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后有关工资清算办法的暂行规定

  先由区、县分局(区、县税务局)审查核定主管企业的经济效益数额,然后再由区、县劳动局(清算区、县属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清算市属企业)会同主管税务局按照规定清算核定税前挂钩工资总额基数。并将清算核定的结果以区、县劳动局、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在清算核定后十天内,分户汇总上报市劳动局一份,市税务局两份备案。
  四、本规定从1988年1月1日起执行。

  附:

集体企业实行税前列支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后清算中工资基数的调整办法



  为缩小因在核定税前列支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中存在不尽合理的问题,因而在企业之间工资增长幅度上造成不合理差距,适当调节企业之间的工资收入水平,从1989年起,暂按以下办法对1988年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基数进行调整:
  一、各区、县劳动局,主管局、总公司会同主管税务局对各企业按上一年提取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分档次扣减核入基数的工资数额。
  1.工资增长在15%及其以下(含15%)的部分,不做扣减,可全部核入工资基数。
  2.工资增长在15%~25%的部分(含25%),三分之二核入基数,三分之一扣减。
  3.工资增长在25~35%的部分(含35%),二分之一核入基数,二分之一扣减。
  4.工资增长在35%以上的部分,三分之一核入基数,三分之二扣减。
  按照上述办法,以企业为单位核入当年税前列支工资总额基数的数额与扣减下来的数额之和,等于上一年应提取的全部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
  二、各主管局、总公司所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企业为单位实际扣减下来的数额指标,由市劳动局掌握;各区、县所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企业为单位实际扣减下来的数额指标,由各区、县劳动局掌握;使用的原则另定。各企业已列入成本的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与核定的当年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基数的差额,转入工资基金科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数额,不能做为税前列支滚动的挂钩工资总额,基数由企业各自掌握使用。
  调整办法举例:
  某企业1988年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基数为100万元,按清算办法当年提取总额140万元,新增工资40万元,增长幅度为40%则1989年税前列支挂钩工资总额调整情况如下:

-----------------------------
           |各档数额| 核入基数 |扣减数额
   档次划分    |    | 数  额 |
           |(万元)| (万元) |(万元)
-----------|----|------|-----
  上年基数部分   | 100|100   |
-----------|----|------|-----
增长15%及其以下部分|  15| 15   | 0
-----------|----|------|-----
增长15~25%部分 |  10|  6.67| 3.33
-----------|----|------|-----
增长25~35%部分 |  10|  5   | 5
-----------|----|------|-----
增长35%以上部分  |   5|  1.67| 3.33
-----------|----|------|-----
           |    |      |
-----------|----|------|-----
   总  计    | 140|128.34|11.66
-----------------------------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