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
北京市已经进入老龄化城市,现在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以外,还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因此,老年人是最需要医学保护、最需要卫生资源的人群。我们要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卫生支出,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对策。
3.远郊区县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滞后
“八五”、“九五”期间,北京市的农村卫生工作重点是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卫生防疫站的改造建设,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解决了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但是,十个远郊区县的医疗急救体系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十个远郊区县的医疗急救体系尚未建立,区县医院的急诊室在规模、功能、急救设备和急救通讯网的建设上与社会经济水平和群众医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200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十个远郊区县的急诊室平均面积仅为573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平均3.8台,救护车平均1.5辆。抢救室作为急诊室的核心,房屋老化功能单一。抢救室、观察室、普通诊室以及候诊等公用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观察室面积不足、设备简陋的情况尤为突出。医学急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急救通讯指挥网络的设置,尚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三、“十五”期间基层卫生发展的目标与建设标准
1.“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北京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依据,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探索新形势下首都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规律。
2.“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基层卫生“三项任务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首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健康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