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引导各类人才向国企和各种所有制企业流动,促使大批科技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关系,并以此为技术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企业和基地,促进高新成果产业化。探索多渠道民间融资方式,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帮助人才创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利用政府为依托,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性发展。
3、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集聚、调节、辐射功能,形成以佛山市人才市场为主体、辐射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下属人才市场的高规格、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职能,发挥其在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在提供人才信息咨询、双向选择、招聘调动、跟踪服务、人事代理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的同时,还可承担组织协调智力交流、人才评价、择业指导、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实施信息上网工程,不断完善珠三角联合人才网的建设,利用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进一步把佛山市人才市场培育成为一个功能完善、运行有序、网络化、规范化的区域性人才市场。
4、加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力度,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吸引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佛山经济服务。大力抓好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引进。积极拓宽引进国外人才智力的渠道,贯彻落实《佛山市国(境)外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发挥海外华人关系网的作用,结合引进外资、技术进行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每两年举办一届“佛山友谊奖”,表彰为我市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境)外专家。成立佛山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建立佛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制定《佛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优惠政策,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留学人员回国开发、转化科研成果;增加回国留学人员开展科研经费资助;修改制定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及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政策,设立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网站,组织出国招聘团组,拓展引进留学人员渠道,吸引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留学人员和海外优秀专家来我市以多种形式服务工作和创业。积极做好派出培训工作,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探索组织赴国外攻读 MBA培训班的项目。
(三)搞活职称评审工作,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质量、数量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各项指标的实现
1、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与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企业人事制度,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对企业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试行聘用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制度。根据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设置进行分类指导,规范聘任管理,重点实行岗位聘任,完善解聘、落聘人员的安置办法和配套措施。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2、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合理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评审方针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通过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来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确保评审质量,对取得突出业绩的中青年人才,要及时破格提拔重用。优化评审委员会队伍,提高评审效率,坚持政策向从事农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坚持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实行“四个统一”,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在政府人事部门指导下的社会化评价。
(四)规范对人才选拔、使用、考核制度,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激励机制
1、健全用人制度,坚持择优使用原则,建立公平竞争、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机关干部考试录用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法。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完善公务员轮岗制度,把轮岗与竞争上岗结合起来,并加强管理监督,逐步形成制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