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佛山市人才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计划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重点提高大中型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好、懂经营、会管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十五”期间国有集体和公有控股企业45岁以下的领导人员和40 岁以下的其他管理人员要有8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20%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积极探索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认真抓好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完善以佛山市干部学校为主的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基地;强化对人才的培训教育,将培训教育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作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考核、晋升、轮岗、评聘(任命)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行指令性培训与指导性培训相结合,公共必修课与个人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在坚持按需派遣、择优选派、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公务员出国培训,适当组织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对口部门和单位进行培训,探索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 MBA课程培训。逐步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加对基地的投入,及时改善教学设施,逐步扩大网络远程教育,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培训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培训教育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培训教育的投入,保证培训教育经费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的 2.5%,并根据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2、加强博士后工作。增加博士后科技发展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完善科研条件,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要选准项目,选准人才,规范管理,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的质量。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创造力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努力建立有利于博士后培养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博士后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加强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深入做好人才挽留工作,完善政策,建立起留住人才机制,吸引更多期满出站博士后留在佛山,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3、完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和集聚高水平人才的基地。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强化全社会科技投入,让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研究开发的主体,择优扶持大企业(集团),重点办好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技术工程服务中心,促使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重点企业率先成为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以期在高新技术领域有更多的突破和创造,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4、制定“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以市政府投入资金为主,把“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核心来抓。从 2001年开始,培养造就20名50岁左右、专业技术能力达到省内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各自学科、专业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知名度的高层次专家;培养造就300名40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在我市主要学科或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优势的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造就 1000名30 岁左右、有较高学历层次、在市内各自的学科或技术工作中,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后备队伍。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在我市建立起一支水平拔尖、勇于创新、年龄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符合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5、制定实施“佛山市专家管理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库的建设和运用工作,逐步延伸其社会服务功能,使专家管理工作、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积极组织专家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他们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向的指导和培养,加快培养进度,提高培养质量。继续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
  (二)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智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完善人才的分配机制,建立利益共同的激励、竞争、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和企业的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支持企业通过股权分配实现知识资本化,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技人员所拥有的科技成果、专有技术等作价入股的具体操作办法;继续做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优惠政策及实行工资外津贴制度;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促使人才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