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服务就业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就业准入”为工作核心,以实现职业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为改革方向,构建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职业培训体系,满足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下劳动者对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WTO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使职业培训在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职业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是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
1.市场化是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通过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信息获取来自市场、专业设置依据市场、招生分配面向市场、优胜劣汰取决市场,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2.社会化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两个方面。
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化是指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培训,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广泛实施培训,从政府直接搞培训转变为依靠政策、信息指导培训,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培训局面。
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是指依据国家和我市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由劳动保障部门宏观规划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通过其对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并对鉴定场所、试题、考评员、证书实施有效管理。
3.规范化是指通过制定统一的市场运行规则,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的管理规范化、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行为的操作规范化,从而保证培训与鉴定的质量。
(三)工作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全面启动职业培训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改革,构建起与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相适应、基本满足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需要的,符合首都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具体目标是:
1.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到2003年,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90%以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就业准入的技术职业(工种)力争达到110个,其从业人员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上岗的比例达到90%以上。
2.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使技工学校、区(县)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形成职责分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协调运作,在政府调控下面向市场共同发展的培训格局。
3.全面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将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内工人技术考核双轨并行的管理体制改造为单轨运行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构建以专业性、综合性为主的、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管理先进、覆盖各类职业(工种),满足社会、职业院校、企业和特殊群体需要的职业技能鉴定运行体系。
4.适应首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到2003年,技术工人的素质结构实现“降低升高”的变化,初级工比例从现在的38%降低到30%,高级工及以上比例从现在的10%提升到15%;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掌握第二、第三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职工队伍中达到5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