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三化”方案》的要求,调整职业介绍工作模式,突出职业指导功能,将职业指导推向前台,并贯穿于从劳动者求职到帮助其实现就业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真正发挥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职业指导式的职业介绍工作模式是我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今后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四)严格执行“规范化”要求,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按照《“三化”方案》的要求,“统一形象标识、统一业务表格、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和“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项目、公开监督电话”。在形象标识方面,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执行《关于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使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标志的通知》(京劳社就发〔1999〕60号)精神,并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标志使用手册》规定的标准制作户外和户内标牌,使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外在形象达到统一。涉及到职业介绍工作中的业务表格、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项目等内容,应参照《西城区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试点方案》,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落实。服务程序、服务项目、监督电话等要在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给予公布。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借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落实“四统一”、“三公开”制度的时机,加强职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职介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全市树立起形象统一、服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加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按照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的要求,做好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按照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做好本辖区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由原来“粗放型”手工管理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化的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处理等几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
加强网络中心建设。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网络中心承担着确保本辖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任务,责任重大,要重视其建设。首先要做好内部局域网规划,超前设计,逐步到位,从拓扑结构、布线标准、机房建设、供电系统、服务器架构等方面规范局域网络建设,形成软件、硬件、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其次,必须建立专(兼)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队伍,做好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运行情况监控。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网络中心作为区(县)级数据中心,应该将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主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