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突出实用性。围绕制订和发布“目录”,为本市及时调整人才开发政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二)“目录”分类及内容
1、“目录”分类
根据本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录”共列出了金融、IT与微电子、法律、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汽车与成套设备、新材料、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旅游、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中介咨询服务、现代管理等13大类重点开发的专业人才(详见附表)。
2、“目录”内容
“目录”包括专业类别、涉及岗位、专业背景、产业导向、地区导向等5个栏目,其框架是主要定位于明确“什么领域(专业类别)什么行业(产业导向)和什么地区(地区导向)需要什么样的人(专业背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岗位)”。
专业类别:主要是指所需人才涉及的重点专业领域,“目录”共列出了13大类的专业类别;
涉及岗位:主要是指所需人才从事工作的主要职业岗位类别,“目录”共列出了101个所涉及的主要职业岗位;
专业背景:主要是指所需人才的相关专业要求,包括所学或所从事的专业学科、学历等任职资格要求,重点突出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如列出了外语能力、职业资格、涉外工作经历等方面的要求等;
产业导向、地区导向:主要是围绕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规划和2002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列出了所需人才的重点产业、发展地区。
四、按照“目录”指导人才开发
人才开发工作要把人才优势体现到产业优势中去,加强人才国际化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围绕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人才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对于高层次的紧缺专业人才,一般以面向海内外引进为主;对于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人才,在全面提高现有人才素质的同时,可采取面向国内引进与本市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以本市培养为主。
(一)根据“目录”调整人才结构
人才开发的工作目标是把人才优势体现到产业优势中去。
1、根据上海产业发展需求状况,调整专业人才的产业分布、地区分布,调整人才的流向和流量,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地区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