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范围内,可以自行制订生产经营计划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国家根据需要有权向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企业执行指令性计划,有权要求与需方企业签订合同;也可以要求与政府指定的单位签订国家订货合同。需方企业或者政府指定的单位不签订合同的,企业可以不安排生产。
市计划主管部门除照转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不再增加指令性计划。本市其他政府部门均不得向企业下达或者追加指令性计划。
第九条 企业享有产品、劳务定价权。
对国家和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价格的个别日用工业消费品及少数生产资料产品,由市物价部门编制下发产品目录,目录以外的产品价格全部放开,由企业自主定价。企业提供的加工、维修、技术协作等劳务,由企业自主定价。
法律对产品、劳务定价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企业享有产品销售权。
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销售本企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以外的产品,任何部门不得对其采取封锁、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企业根据指令性计划生产的产品,应当按照计划规定的范围销售。需方企业或者政府指定的单位不履行合同的,企业有权停止生产,并可以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申诉,要求协调解决,也可以依照有关合同法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需方企业或者政府指定的单位的违约责任;已经生产的产品,企业可以自行销售。
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生产任务后,超产部分可以自行销售。
企业生产国家规定由特定单位收购的产品,有权要求与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签订合同。收购单位不按照合同收购的,企业可以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申诉,要求协调解决,也可以依照有关合同法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收购单位的违约责任;已经按照合同生产的产品,收购单位不按照合同收购的,企业可以自行销售。
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国家明令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除外。
第十一条 企业享有物资采购权。
企业对指令性计划供应的物资,有权要求与生产企业或者其他供货方签订合同。供货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的品质、数量、价格、时间等组织供货。
企业对指令性计划以外所需的物资,可以自行选择供货单位、供货形式、供货品种和数量,自主签订订货合同,并可以自主进行物资调剂。
企业有权拒绝执行任何部门以任何方式为企业指定指令性计划以外的供货单位和供货渠道。
第十二条 企业享有进出口权。
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行选择外贸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并有权参与同外商的谈判;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并通过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的企业承接境外工程,进行技术合作或者提供其他劳务;可以自行选择、委托外贸企业进口自用的设备和物资。
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都可以单独设立现汇帐户,根据对外贸易情况自行结算,自主使用留成外汇和进行外汇调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平调和截留企业的留成外汇;企业上缴外汇后应得的人民币,应及时返还到企业。
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向市对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进出口经营权。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获得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方面,享有与外贸企业同等的待遇。
市对外经贸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会同市工业主管部门按照企业产品净创汇及换汇成本等指标,通过招标办法下达进出口配额。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确定本企业经常出入境的业务人员名额,报市对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实行一次性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经国务院授权,可以自行审批出境人员或者邀请境外有关人员来华从事商务活动,报外事部门直接办理出入境手续。其它企业需要派遣人员
出境或者邀请境外有关人员来华从事商务活动的,由市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报外事部门办理出入境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