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造有利于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要千方百计调动社会各方面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强大合力。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增收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民增收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各级农业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努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三)深入了解农民收入情况。通过入户调查,摸清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构成情况,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各项政策措施的意见和要求,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四)理清目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县(市)农民增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确定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措施。
(五)研究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根据入户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发〔2004〕1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吉发〔2004〕1号)精神,有针对性地帮助乡村和农户广辟增收途径。
1.抓好优质粮食产业。要突出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抓好优质畜牧业。重点是改良畜禽品种,加强疫病防治,建“强乡”、办“小区”,提高规模饲养水平。尤其要严格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偶蹄动物口蹄疫防治工作,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动物疫病在我州发生和蔓延。
3.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畜牧业、特产业、林业等优势产业,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的办法,把农产品加工业培植成新兴的支柱的产业。要协调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4.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基础设施发展高效作物,切实落实好暖棚经济、生态食品、中药材基地、食用菌基地及经济作物生产规划,确保增产、增效、增收。
5.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开发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引导农民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增收入。
6.抓好劳务经济。培养和建立各种有效的劳务输出服务组织,取消各种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培训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从2004年3月下旬开始,要结合农业科技培训,集中开展全州性的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