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点:通过专业化协作,提高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加大汽车工业的合资合作力度及参股控股的份额,通过不断扩大的整车出口促进其质量与规模的提高,形成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又具有我市优势特色的汽车工业新格局。
(1)宇通公司一方面加强中低档客车的改造和升级换代,逐步形成以中档客车为主导产品,继续完善和提高现有豪华旅游客车产品,另一方面加快与德国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合资建设开发生产高中档型客车专用底盘项目,进一步确立宇通公司在同类汽车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2)郑州日产公司加速新型皮卡D22系列型的国产化,形成批量生产,在标准型的NISSAN皮卡底盘平台的基础上,开发XTERRA越野汽车及多功能皮卡厢式车和多功能商用车及各种专用车,实现皮卡宽系列、多品种,同时加大日产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重和加快与长城汽车公司的合作。
(3)少林汽车公司产品定位主要是县、乡公路客运市场用车,要开发多品种轻型客车和厢式货车,提高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食品工业
现状:我市食品工业前景广阔,已初步形成了速冻食品、肉类加工、卷烟、粮油加工、奶制品、啤酒、饮料等20多个门类组成的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2001年,食品工业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完成工业产值6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2001年速冻食品完成产量17万吨,方便食品15.6万吨,小麦加工75.3万吨,啤酒38.7万吨,饮料8.2万吨,奶10万吨。我市已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基地”和“全国面粉加工基地”,以三全、思念、郑荣为龙头的速冻食品占全国市场的40%以上;金苑面粉厂日加工小麦22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厂。全市初步形成了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白象方便面、金星啤酒、金苑面粉、神象面粉和散花、黄金叶、芒果卷烟等一批知名品牌。
发展重点: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城市食品多样化、农村食品商品化、家庭饮食社会化、食物结构营养化的大趋势,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存量资产和河南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发挥名牌效应,形成规模生产。
(1)速冻食品:以三全、思念为龙头企业,继续保持速冻面食制品(如汤圆、水饺、粽子、馒头等)的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开发研制新产品,到“十五”末,使各类速冻食品年产量达到30万吨。
(2)方便食品:以正龙、天方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开发符合营养搭配要求,适应不同群体需要的中、高、低档方便面、方便米、快餐、配餐、各种汤(调)料,以及微波食品、旅游食品等,到“十五”末,方便食品年产量要达到80万吨。
(3)面粉加工:以金苑、神象面粉为龙头,开发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专用粉、高等级粉和各种高质量的工业用粉,到“十五”末,年产量达到200万吨。在提高粮食作物转化增值的同时,要搞好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4)啤酒:以金星集团为龙头,主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高档酒比重,到“十五”末,争取啤酒产量突破150万吨。鼓励金星集团、奥克啤酒、江海啤酒、麦佳啤酒4家企业强强联合。
(5)饮料工业:以雪洋公司、可口可乐、乐百氏为龙头,大力开发天然果蔬饮料和矿泉水、纯净水,到“十五”末,年产量达到50万吨,并大力开发大枣、花生、西瓜、大蒜等天然资源的精深加工。
(6)奶及乳制品:以亚卫公司、山盟乳业为龙头,不断开发各种奶及乳制品。到“十五”末,力争实现成母牛存栏5万头,乳品日加工能力1000吨,年总产量25万吨,年总产值10亿元。
(7)卷烟:重点创名牌,提高高档卷烟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名优卷烟的市场份额。加快郑州卷烟厂、新郑卷烟厂组建企业集团步伐,实现规模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