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


  (二)工业经济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结构层次低,工业整体素质不高。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品链条短,缺少高附加值、高关联度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规模大、利税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后劲不足。

  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出口产品档次不高。2001年,全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4.9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规模以上口径),出口的产品以磨料、纺纱等初级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我市的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

  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程度低,投入资金有限。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任务重,特别是纺织、机械、电缆、磨料、卷烟、造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 2001年,全市用于工业方面的投资为80亿元,其中用于技术改造投资23亿元,仍比“九五”期间年均工业投资86亿元和技改投资29亿元有所下降。

  结构调整的氛围不浓、紧迫感不强、观念陈旧、环境不优。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不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亟需转变观念和改善管理手段。

  二、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

  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增长质量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效益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由原材料及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为主的转变;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壮大国有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工业经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提高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郑州铁运东站和新郑国际机场两个口岸带动全市工业向外向型发展。

  主要目标:

  “十五”末,争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4%,力争达到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力争达到8.4%。到2005年,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全市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年均增长7?9%的目标。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先导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2年,实现高科技产业工业总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到2005年,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 的比重超过20%,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0%。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开发出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和升级换代产品。2002年铝、汽车、食品、纺织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

  比上年增长1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1.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6%,形成全国的铝工业、汽车工业、食品工业重要基地。

  积极调整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1.2%,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