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粮食、蔬菜、果业、畜牧四大主导产业,抓好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好5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尽快发展,形成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12、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的发展,规范农村经济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今年重点支持培育50个规模大、效益好、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农产品的促销工作,实现效益增长。
六、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
13、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启动科技入户工作,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措施,集中抓好1个省级示范县、13个示范村、500个科技示范户建设,带动2万农户积极开展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坚持搞好科技三下乡活动,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促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14、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农业教育、推广机构,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全年完成绿证培训3万人,农民技术职称培训1万人(其中发证3000人),短期技术培训20万人,农民技术骨干培训2000人;加强农村中学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万人。
1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体制、机制和技术三大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整合现有农业科技资源,提高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积极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点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新品种。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开拓中的作用。
16、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加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实施良种补贴,争取在我市一些优势品种选育上有所突破。优先抓好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的组装集成及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畜禽良种扩繁、特色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培育和完善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影响面较广的新技术推广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心。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