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程度:文山县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内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砚山、马关、西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达到省对二类县“普九”巩固和提高的“六项标准”。坚持科学布点,稳步发展,规格跨越,鼓励民办的原则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全州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以上。
二、实施五大工程十二个项目
为达到和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实施五大工程十二个项目,所需资金7.24亿元,维持正常教育秩序需1.92亿元,合计9.16亿元。
(一)“普九”攻坚工程
1.“普九”攻坚项目。麻栗坡县、富宁县2003年实现“普九”,广南县在2005年实现“普九”。广南县的“普九”是我州“普九”攻坚的最后战役,要制定计划,提前启动,分乡镇逐年推进。把马关县列为“普九”巩固、提高综合实验示范县,列出课题,重点研究,组织攻关,得出经验,面上推广。把邱北县列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攻坚实验示范县,得出基本经验,用于指导麻栗坡、富宁、广南三县的“普九”。
2.布局调整项目。各县要切实制定好县、乡(镇)、村“两基”推进、巩固、提高的规划,重点调整不合理的校点。小学的设置,实行中心校+村完小+校点的模式,原则上一个村民委员会设置1所完全小学(居住分散或人口较多的村民委员会可设置2所完全小学)、1~3个校点为宜。同时,用增办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的方法解决一些地方因校点撤并出现的辍学率增高的问题。初中相对集中,满足需要,规模推进,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3万人以下的乡(镇)设置1所初级中学,3万人以上的乡(镇)设置2~3所初级中学,条件具备的设置1所完全中学。全州应增、扩建高级中学9所,新建扩建初级中学23所。
(二) “一线三区”教育发展工程
3.口岸学校建设项目。边三县的中学,要按规模要求进行设计,力求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生态平衡,质量提高。规划一所,建设一所,建一校成一校。用好省对边境县口岸学校建设的补助经费,改善边三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树立国门形象。为提高办学效益,马关、麻栗坡县应将省定的民族小学搬至县城。
4.“三免”教育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入,加大州、县政府投入力度,使边三县中小学生和内五县部分贫困中小学生获“三免”教育。
5.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争取新建、改扩建校舍39992平方米,新建和新开办一批民族学校和民族班级,基本解决苗族和人数较少民族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新增一批寄宿制学校,主要解决“三区”学生因校点造成的远距离上学难的问题。
6.对口帮扶助学项目。加强与上海新一轮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确定一批新项目,大力引建“希望小学”或“希望楼”,争取各种外援资金。加大州、县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州、县级学校每所必须对口帮扶农村2所薄弱学校。州、县级和驻文单位负责“三项”大会战、挂钩扶贫对口乡(镇)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任务,并承担救助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保证每一位特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