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的通知
(文政发〔2005〕25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原则,切实解决边远村寨适龄人群上学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全州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州实施“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州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州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2%,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77.3%(全州尚有广南县未实现“普九”)。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高中学生(含职高生)人数已达到33830人,全州13093个自然村中,有11485个自然村有了一名以上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毕业生,这些高中毕业生在农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高中教育资源覆盖的限制和群众贫困的制约,目前全州还有1608个自然村从未出过高中生,这些自然村大多分布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适龄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短,素质不高,初中毕业后即进入了务农和外出打工的传统循环,“普九”成果不能有效巩固提高,更不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因此,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实施“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展适龄青年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为农村培养发展带头人和致富明白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方式
“一村一名高中生”培养工程,按照“州县共同承担、以县为主、分年实施”的原则,采取全日制在校培养,学费、书费、杂费全免,补助基本生活费(简称“三免一补”)的方式,从2005年起,用5年时间,帮助全州未出过高中以上毕业生的1608个自然村各培养一名以上高中生。即自2005年起,由各县从没有出过高中生的自然村选出合适人员,组织有条件的高完中或职业中学每年各招收40名高中生进行培养,同时,在文山州第一中学专设一个“一村一名高中生班”,面向全州1608个自然村招收50名高中生。具体招生工作由州、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承担培养学校完成。
在文山州第一中学和八县一中或职中招收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在完成基础文化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设职业技能课,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和技能,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学有所长,为其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明白人奠定文化和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