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行政层级,“十一五”规划包括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州市和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一)强化总体规划功能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要性的规划,是编制区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的依据。“十一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
编制好“十一五”总体规划,要抓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上下功夫;要大量减少市场能够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发展环境等属于政府职责的内容;要强化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重点开发地区和优化整合地区,明确各类地区的主体功能和发展原则,为编制区域规划、制定区域政策提供依据;要增加制度创新内容,尽可能阐明政府在完善体制、健全法制、制定政策、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任务。
(二)做实做深重点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发展和改革系统今后将大量减少单个项目的审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审查以及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评估上。
编制好重点专项规划。一是要合理界定规划领域。政府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二是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专项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做到发展目标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保障措施可行。三是要合理确定规划期。要改变所有规划都要五年编制一次的惯例,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和任务科学确定规划期。科技、教育、能源、交通、水资源、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化等,可规划到2020年,到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时再滚动修订。
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总的要求是:政府职责范围内,以及需要政府扶持、引导和调控的领域都要编制专项规划。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几项原则:一是铁路、公路国道等涉及全国性网络的,州不编制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应将主要精力放到争取把我州需要的项目、政策纳入省和国家规划。二是要转变部门规划的思想,站在全局立场上考虑规划内容。三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领域,不编专项规划。四是规划涉及几个部门的,要确定牵头部门,共同编写。五是对有环境影响的内容,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专项规划需要提出一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在筛选重大项目时,各县、各部门要把握好几项原则:一是项目对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二是项目符合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要求。三是项目对公众利益有突出贡献。四是项目对经济安全、产业布局、市场竞争格局等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