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统筹考虑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推进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
二、主要任务
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在实现经济社会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协调各有关方面关系、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在规划编制理念上,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体系上,要探索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系统;在规划内容上,要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地编制规划。武汉市“ 十一五”规划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区级规划。
(一)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保证“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对一些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点对发展思路、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打好基础。
(二)认真编制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综合性和纲领性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十一五”规划的规划期,以 2006―2010 年 5 年为主,展望到 2020 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总体规划要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和重大工程,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明确城市空间类型及功能,提出调整城市布局的目标、城市圈的发展格局,要研究人口流动方向与规模,提出交通、市政、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总体规划还应充分体现政府履行职责,强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做实做深专项规划。改变以往专项规划领域过宽、重点不够突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的状况,使专项规划达到可以作为项目审批或安排投资依据的深度。对于市场机制已经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不需要政府干预或决策项目的领域,不再编制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