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第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提交副本。
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并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原件还是复印件,仲裁委员会收件人和提交人在收据上签名或盖章。收据一式两份,仲裁委员会与提交人各持一份。
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可以申请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申请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第十五条 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申请仲裁委员会调查收集证据,应于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不能迟于开庭前3天。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的三日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五日内作出答复。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为查证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及提供的证据的真伪,可以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
第十七条 调查人员收集的书证,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经核对无误的副本或者复制件。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来源和取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