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邀请市委党校、工商大学专家进行专题讲授,广泛开展知识竞赛,结合供销社工作深入讨论,统一了认识,振奋了精神。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塑供销社新形象的思路和办法。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对市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提拔了1名总会计师和1名助理巡视员。加强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实现了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调整后的平稳过渡。争取市委组织部的支持,制定了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上挂下派的暂行办法。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培训市社职工22人,培训直属企业法人代表、区县供销社主任、基层社主任、“两社”主任400人次,是直辖以来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三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对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对2名因失查造成企业债权丧失的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一是“两社”发展不平衡。部分边远县进展缓慢、效果欠佳。二是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对供销社的职能定位认识不准确,习惯用行政手段管理供销社工作,缺乏联合合作意识,缺乏开放办社借力发展意识。三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四是扶持“两社两化”发展的政策力度不够。
2005年是“合作经济建设年”。全市供销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供销社工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两社两化”为主线,以网络整合为重点,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重塑供销社的新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全年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00个,综合服务社200个,在“两社”发展安全消费放心店1000个,发展龙头企业10个,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力争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实现销售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连锁经营销售额20亿元,汇总利润6600万元,同比增长10%。全年工作必须立足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全国总社“四代会”精神,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立足于在南川召开的“两社两化”工作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围绕合作经济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四大建设:
1、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合作社建设是立社之基。按照突出重点、扩大覆盖、壮大规模、提升实力、规范运作、注重效益的要求,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大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力度,拓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的模式,在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上下功夫,以市总社牵头,组建竹笋、柑桔等五个全市性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拓展综合服务社服务内涵,结合扩乡并村机遇,将基层政务服务引入综合服务社。推进“千社千店”工作,在“千社千店”实施安全消费工程。加强部门共建,探索合作经济与组织、财政、扶贫、农机、民政、农综办等部门工作有机结合的路子,建立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点,农民合作社扶贫示范村、机耕专业合作社示范片等示范项目。
2、加快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是兴社之源。依托综合服务社,以直营连锁、加盟连锁为主要形式,以改造、整合、完善供销社农村经营网络为主线,以县级配送中心+乡镇超市+综合服务社建设为重点,加快日用消费品、农资、药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坚持把发展连锁经营网络的重点放在区市县域,在配送功能上下功夫,在网络整合上花力气,在区域拓展上做文章。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