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特色优势,促进县域服务业发展
11、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业。制定完善县域商贸流通网点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城镇商贸集散中心的作用,加快发展城镇商贸业。以交通干线和县城、重点城镇为依托,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性综合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网络。重点抓好城北金陵香蕉市场、邕宁吴圩西瓜市场和苏圩蔬菜市场、横县茉莉花市场、武鸣标营农贸批发市场、宾阳黎塘朝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林澄泰农贸批发市场、隆安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商场、超市、连锁经营店进乡镇。到2010年,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达5亿元左右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大多数县区形成1-2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县域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到200个,农产品经纪人达到5万人。
12、发展县域特色旅游业。整合南宁市区、县域以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形成南宁都市旅游圈系统,构建大南宁旅游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突出“百越壮都、中国绿城、商务会展”三大旅游主题,组织推出县域精品旅游线路。发挥县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县域旅游业。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开发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旅游景点景区,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加强建设环大明山旅游休闲度假区、伊岭-灵水景观区、红水河-七百弄峰丛洼地景观区、西津湖特色农业区、龙虎山-绿水江风景区、扬美古镇等景区景点。积极发展县域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项目。
13、发展县域其他服务业。推进市、县、乡镇、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县、乡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全市宽带网络覆盖率,实现市、县政府政务专网联通。到2010年,基本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大部分乡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村行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科技、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加快发展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
六、推进“三大会战”,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14、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域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建设连接县城与中心城市、县域之间的公路,打造大南宁“一小时经济圈”。开展电网改造,提高现有电网的电力输送能力,保障县域电网的稳定可靠,2007年以前实现“村村通电”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强城镇尤其是农村通讯设施建设,降低农村电信资费,实现村村、屯屯通电话。开展城镇给排水、环保、环卫、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